名师讲堂郑曙旸:明确设计 协调好住宅与环境关系

2014-04-29 14:16:00  房天下   收藏  打印  字号:T|T微信分享
[提要]由筑客网主办的“筑客网名师讲堂”,于2014年4月21日在美术学院开启。“名师讲堂”的第一堂课,筑客网力邀筑巢奖组委会常务评委郑曙旸教授,以“住与宅”为主题为大家解读中国的住宅文化。

由筑客网主办的“筑客网名师讲堂”,于2014年4月21日在美术学院开启。“名师讲堂”的堂课,筑客网力邀筑巢奖组委会常务评委郑曙旸教授,以“住与宅”为主题为大家解读中国的住宅文化。即“诗意地栖居引发对现在居住文化的思考”和“建立科学的住宅理念•传承中国设计文化精华”两个精彩观点的解读后,郑曙旸老师又阐述了他对中国住宅文化的又一精彩观点。

名师讲堂

郑曙旸

工业文明阶段,空间的理念成为当代设计理念的代表。现代主义建筑运动早期有一句名言:装饰就是罪恶,这句话意味着这一时期人们对功能的概念已经开始有所定义。因为现代主义建筑的理念,让建筑越建越大、越建越高,以至于建筑本身无法顾及到室内,所以室内设计就此诞生,而室内设计的关键就在于协调好住宅与环境的关系。

要协调好住与环境生态的关系。就应该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绿色设计的理念为出发点,以循环经济的概念为基础,去搞设计。但这些方面,中国的设计目前还仅停留在口头上。要把住宅定位在环境生态的概念之上,关键在于处理好人与自然互动的状态。就中国现有的技术来讲,对阳光、空气、水的利用还存许多有问题,目前的技术还远没有达到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所达到的水平。也就是说以现在的技术水平,彻底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,还需要一个过程。

名师讲堂

基于我们现有的水平,想要达到,还需要技术上的革新。与此同时,我们不妨再回头看看我们的祖先是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。中国幅员辽阔,民族众多,不同地区和民族的住宅存在显著差异。然而,在环境生态营建和生态运行模式方面,却是异曲同工。以汉民族的住宅为例,汉族传统住宅按地域的体系区分,为南北两个大的系统,都采取合院式的宅院布局。北方的住宅关键要保证两点:一个是防寒,另一个是保暖,所以采光与日光的要求就较为严格。那么北方的平房是如何让这些问题迎刃而解的呢?图片中展示的就是北方的平方,大家注意看图片的右上角的炕,正是这个热炕头解决了问题。

名师讲堂

南方的住宅则是另外一套理论系统。南方住宅重在隔热、防潮,需要遮阳、避雨、散热、通风。南方汉族住宅的形制与北方基本一致,但由于地域特征,多丘陵河流,土地资源紧张,因此形成了小院落的天井式民居。这是湖南的张谷英村,这个村子很有意思,一屋连成一个村,当然这里的“一屋”是泛指,也就是村里的房屋都是相连的,然后形成一个大院。这种建筑符合当时的那个年代,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礼仪和礼治。

关于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及其导向,按照一百年前美国人亚瑟•史密斯的理解,节俭所代表的价值观念,在中国人的精神文化领域也是具有象征意义的。他说:“按照我们的理解,节俭表现在以下三个不同的方面:限制需求,杜绝浪费,以这样的方式调节经济,少花钱,多办事。照这三方面衡量,中国人是异常节俭的。如果,这种传统观念能够一直延续下去,那么前景还是一片光明。然而事态的发展并不乐观,现如今金钱至上、经济至上的观念越来越导致人性的扭曲,这势必影响人的健全发展。

名师讲堂

西方有位学者说过这么一句话:懒惰和贪婪造就了当代西方的社会方式。所以我们在这反面就要传承中华民族最,本质精神品质。该如何呈现在设计上呢?就是在设计的时候不能让人太过方便了,要保证一个度,如果过于方便反而会出问题。换句话说,当代中国人不能做“美国梦”,习近平总书记讲,“中国梦”和“美国梦”是相通的,这是政治上的含义,老百姓可不能这样认为。美国梦最典型就是四个字:有房有车。那么有房有车就算真的过上幸福生活了吗?我认为幸福生活是一种精神境界,与物质无关。

名师讲堂

下面我们从技术层面来解读一下居室的发展趋势。1949年到1957年中国的住宅是以寝室为核心的居住模式的合住型住宅。当时有一个错误观念,居然成为我们国家发展的一个刚性指标。这个错误的观念就是适用经济,这种观念主张在可能的条件下注意美观,虽然美并不与我们拥有多少金钱,与我们房子有多大有直接关系,但美是人精神层面关键性的精神追求,所以不能忽略掉住宅的美。因为适用经济的概念让这个时期的住宅有以下特征:合理设计,不合理使用;混合空间;小面积集合住宅的设计。

名师讲堂

1958年到1965年的时候,就餐行为萌芽与宅内的专属空间出现了一种穿套型。宅内行为模式依旧是以寝为核心,但就餐行为首先从混合空间中分化出来,于是,原来只起交通作用的过道扩大而成小厅,满足了就餐需要。

名师讲堂

1966年到1978年,因为文革的出现,让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错误。以室内行为高度混合的外廊型住宅在这一时期出现。降低非生产性建筑造价对住宅建设有着重要影响。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开始建造一批简易楼,大多情况下,每户仅有一至两间居室,户内不设厨厕。做饭与交通一起由外廊来解决。廊式的住宅大量涌现。

名师讲堂

改革开放以后,从1979到1989餐寝分离的行为模式与方厅型住宅的概念,在这个一时期出现。为保证娱乐活动和工作、学习和休息的互不干扰,导致了新的宅内行为的分化。起居行为继就餐行为之后也从混合空间中分化出来,成为独立的宅内行为单元。

名师讲堂

1990年到1995年,居寝分离的起居型住宅在90年代出现,宅内行为意义的改变,使得起居空间在住宅中的地位确立,并且使起居空间成为个性化的展示区域。

古人云:“乐不在外而在心,心以为乐,则是境皆乐;心以为苦,则无境不苦。”所以幸福感的高低并不一定和房子大小同步,房子的大小关键就是两个字——适度。

未来的室内设计,要向下游发展,那么往下游发展的意思是什么呢?未来的社会必将在信息状态下发展,所以设计师要通过设计,达成一种新生活方式。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,你必须要去研究。在当今社会要想拿出一件新产品,如果不从环境考虑,光从单件产品去考虑是不行的,所以这一步谁能迈的出来,谁就会在未来占领新的市场。所以中国的设计师要明确设计目标,不要被目前的状态所迷惑,这就要求设计师要提高自己的素养,让设计的水平能达到时代要求的高度,然后锲而不舍地去努力,而这就是设计的责任。

了解郑曙旸老师《住与宅》的更多观点,详见筑客网。

房产资讯排行榜
装修设计排行榜装修公司排行榜
装修论坛排行榜更多>>
热门百科词条
免责声明:

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,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

[装修家居]